"); //-->
进口创新药审批流程加速,国内创新药企如何应对?
从2018年起,国家药监局相继出台了有关简化境外上市新药审批程序、优化药品临床试验审批程序、取消进口化学药品逐批强制检验等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快境外新药落地中国市场,进口药正在加速进入中国。2012年,我国患者用上进口新药的时间要比美国晚7-8年;而在2020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的肿瘤药,中美上市滞后时间中位数只有2.7年。现在中外药物上市的时间差还在进一步缩小。比如,辉瑞的阿布替尼片,2022年1月14日在美国上市,仅仅三个月后的4月11日,阿布替尼片在国内获批上市。勃林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2022年9月1日于美国获批上市,三个月后,也就是12月14日,佩索利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不难看到,如今一些药物已经基本能够保证中外药物同期获批。
中外药物审批时间差缩小意味着患者可以及时用到最新的药物,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进口药加速进入中国,意味着创新药企面临的冲击更加剧烈。随着国内外药物审批时间窗口缩小,fast follow 模式下的国产创新药难以继续抢占国内的先发优势。因此,首先需要国内新药审评政策的继续引导和支持。目前政策规定,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时,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药品可以申请适用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可分为以下6种情形:
1)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
2)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儿童用药新品种、剂型和规格;
3)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和创新疫苗;
4)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药品;
5)符合附条件批准的药品;
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其他优先审评审批的情形。优先审评制度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实现从速度向质量的转变,实现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政策的倾斜,只是影响创新药发展的一个因素,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产品本身。即便药物加速审批,也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优先评审只是加速评审速度,而与结果无关,药物上市也不等于商业化成功。如今的创新药发展早已进入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一定是依靠更好、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才能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向上。而当下创新药最为薄弱的一环便是创新,尤其是源头创新。没有源头创新,创新药行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便无从谈起。创新药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基础研究的追踪,独创性新药研发往往建立在强大的医药学科基础研究上,本土药企尽量多的参与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关注药物研发新思路,真正做到源头创新;
2)关注“老药新用”,在过去几十年里,“老药”改变用途成为“新药”,经FDA正式批准的多达上百例。除了开发药品的新用途,还要注意新适应症新药进入市场后,需要通过新适应症专利的设计和运营,保证市场独占性;
3)注重药物经济学评价,创新药企应紧盯已经上市但价格昂贵的药物,在避开原研药的专利保护的情况下,开发同一靶点和机制的新药,确保今后上市后能以更低价格部分替代昂贵的进口药;
4)关注医药研发中新技术的应用,新兴制药技术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缺陷、满足个性化开发需求的巨大潜力。但无论是哪一点,国内创新药的发展,最终都离不开直面创新。
PONY谱尼生物医药拥有上海和北京两大生物医药基地以及湖北原料药厂生产基地,是集药物设计、药物合成、工艺开发、药物生产、药物活性筛选、制剂研究、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毒理学评价以及新药注册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平台,具备CMA、CNAS资质,按照GMP、GLP执行,并得到了国内和国际药品管理部门的认可。实验室的核心研发人员均为拥有多年国际大型药企、CDMO研发经验的海归博士和国内药物领域资深专业人士。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